- N +

公开算法后屏蔽第三方平台账户、封禁其他电商平台产品

  1月24日开始,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账户和其他电商平台产品在今日头条平台上进行推广都将被封禁。这条消息源自今日头条官方头条号于1月18日发布的公告。

  对于封禁的缘由,《中国经营报》记者在1月23日向对方询问,今日头条方面表示不便做回应。

  在不久前经历了监管部门约谈、频道内容停更等风波后,今日头条于1月11日对外公开了自己的算法。此举被部分自媒体从业者视作其“开放战略”的开始,但封禁公告一出,再次引起业内争议。

  “今日头条这个资讯产品的增长天花板已经初步显现,开放或许是个突破路径,但公开算法或者开放一些代码并不意味着真正开放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2010年10月的“3Q大战”,财经作家吴晓波将之称为“腾讯赢了官司,却输了舆论”的事件。

  《腾讯传》记载:“在2011年春节过后,腾讯在北京、三亚、杭州等多个城市组织了10场主题为‘诊断腾讯’的专家座谈,共计72位互联网专家与会,马化腾要求腾讯所有高管必须参加其中一场。”

  大约在被网信办约谈的两周后,2018年1月11日上午,今日头条在北京中航广场也举办了一场类似的活动,主题为“让算法公开透明”的分享讨论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机构从业者,阿里、腾讯、百度、美团、新浪、网易等科技公司的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等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在规模上,这场活动无法与“诊断腾讯”相提并论。不过在部分自媒体的报道中,此举依然被部分观察人士视作7年前“诊断腾讯”的翻版,开放之路也即将开启。

  在1月11日的分享会上,今日头条资深算法架构师曹欢欢说:“算法分发并非是把所有决策都交给机器,我们会不断纠偏,设计、监督并管理算法模型。当有些算法还做不到、做得不好时,这就需要内容干预。”

  据曹欢欢介绍,今日头条算法推荐系统,主要输入内容特征、用户特征和环境特征三个维度的变量,解决匹配问题。而算法推荐要达到不错的效果,需要解决好这四类特征:相关性特征、环境特征、热度特征和协同特征。

  据悉,相关性特征,即解决内容和用户的匹配;环境特征,是解决基础特征和匹配;热度特征,在冷启动上很有效;协同特征,考虑相似用户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谓算法越推越窄的问题。

  “但我们的算法系统没有一套通用的模型架构适用所有的推荐场景。具体到每套系统,架构都不一样,需要不断去试。”曹欢欢说,“除了用户的自然标签,推荐还需要考虑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过滤停留时间短的点击,打击标题党;用户在热门文章上的动作做降权处理;如果一篇推荐给用户的文章没有被点击,类别、关键词、来源等相关特征的权重会被惩罚等。”

  纵观整场分享讨论会,共有8个部分,其中,此前被政府部门诟病的内容安全部分占到约八分之一。

  一位与会的算法工程师告诉记者,内容分发平台的算法技术实际上大同小异。“但是在讲到内容干预时,今日头条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如何时干预、干预标准、干预措施等,其实这对于内容安全管理是比较重要的。”该人士说。

  不过在1月24日,今日头条宣布将发布审核白皮书,公开内容审核原理,权威媒体机构生产的内容将得到优先推荐。

  过去的一年,因内容质量、唯技术论等问题,今日头条多次成为监管部门的约谈对象,这种BAT曾经面临的问题正发生在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面前。

  不仅是监管压力,在市场竞争上,竞争对手的挤压让今日头条的“开放”之路更加坎坷。

  根据今日头条在2017年7月公布的数据,用户规模达到了7亿。截至2017年7月20日,今日头条总日活用户超1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76分钟,其中头条号平台,头条号总数超过120万,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已成为第一智能内容平台;今日头条及旗下平台,短视频产品日均总播放量过100亿。

  但这个APP又似乎遇到了增长天花板。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极光大数据提供的数据,在2017年第三季度,今日头条的市场渗透率为20.8%,环比下降0.6%;而到2017年12月,同比下降0.7%。

  “从产品周期上看,今日头条在各方面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这预示着产品已经成熟,其商业模式也基本稳定。而当日活用户过亿后,快速增长是否可持续是个问号。”唐兴通认为,张一鸣应该是焦虑的,一方面体现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另一方面,BAT的围剿还在继续,此外,庞大的用户体量下,其他平台希望借此分羹的小动作不断。

  2017年5月,百度百家和百家号进行合并;6月初,阿里文娱旗下的大鱼号完成第一阶段平台接入及产品融合;腾讯撤销了新闻资讯部与产经资讯部,成立内容出品部与资讯运营部,同时成立新闻产品技术部与对外合作部,各家内容分发平台动辄拿出数十亿进行补贴。

  “一直以来,各大内容分发平台上,第三方账户的推广都是存在的,这种推广有时是链接,有时是二维码或者图片。”头条号作者丁道师告诉本报记者,推广发展至最后,用户的流向往往是大平台,如大鱼号已经在2017年年中采取了类似的封禁措施。

  今日头条这一次的封禁,被视作是一次防守,如站长之家、金融之家等媒体索性将“开战”“战争”等词语写进标题中来表达对此事的观点。

  “说今日头条开放或许还为时过早,至少此事说明今日头条对于腾讯等对手还是非常警惕的,而且在生态上,还未看到卓有成效的开放举措。将来是否会向腾讯一样真正走向开放合作之路,现在还很难预测,而且这条道路困难重重,目前唯一成功的只有腾讯。”唐兴通说。

  若来自其他内容分发平台的账户有抢食、挖取用户流量之嫌,那么对其他电商平台的抵制,则是今日头条在扩张时遇到了电商巨头的竞争阻碍。

  打开现在的今日头条APP,可以发现,除了京东外,在一级入口和二级入口都找不到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入口。之所以保留京东,实际上是2016年9月,双方达成的战略合作。

  在京东特供上方,便是今日头条自己的电商入口——头条商城,其中包含“放心购”“头条特卖”等今日头条旗下的电商类产品。

  记者以商户身份向该公司业务拓展人员咨询,对方表示,商家要入驻放心购,需交2万元保证金,若 48小时没有更新物流信息,一条订单扣2000元。

  这一隐藏在二级入口内的电商产品将来是否会像西瓜视频等产品一样独立还未可知。不过今日头条当前的确在将主APP流量向旗下的产品导入,其中,短视频收益尤为突出。

  2016年9月,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横空出世。两个月后,张一鸣提出,要All in短视频。此后的一年时间里,火山小视频、Flipagram、西瓜视频、Tik Tok、Top Buzz、Musical.ly等6款产品陆续推出,或自主开发或投资,横跨国内与海外市场。

  2018年1月,今日头条又在新兴的直播答题中插了一脚。对于直播答题而言,最为直接的变现方式就是冠名和广告,这种模式下,流量的规模和质量显得尤其重要。而不论做信息分发、内涵段子、短视频,还是问答和微头条,这家公司都在围绕内容不断做大流量池。

  易观互动娱乐行业中心分析师王传珍告诉记者:“直播答题是现阶段一种低价拉新的推广方式,西瓜视频借今日头条的流量导入,可以将获客成本降至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手机APP的直播大大降低了用户参与门槛,扩大了参与群体。”

  然而在移动端新闻类客户端取得成功后,再向短视频拓展,究竟是因用户需求迭代而产生的焦虑,迫使自己不得已不停地扩展边疆,还是希望再造爆款,进行二次创业?

  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原因应该为后者。“单纯依靠内容来吸引用户的模式,其效力已不如前,直播是一种新的模式,融合了部分社交功能,如果能借此积聚流量,市场地位就更加稳固。”

  “今日头条像两年前的百度,自恃为流量入口,为旗下产品导流,进而扩大领地,以增加更多的盈利可能性。”唐兴通说。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451人参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发表评论

验证码